索引号 | 734420442/2019-0099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单位 | 靖江市西来镇 | 发文日期 | 2019-02-21 |
文号 | 时效 |
2018年西来镇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概述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由西来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编制。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报告可在靖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西来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电话:0523-84235209。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省、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务公开考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创新思路,完善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建平台,落实制度促管理,依法、及时、准确地公开了相关政府信息,提高了法治政府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贯彻落实信息公开
镇党委、政府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狠抓了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相应机构,强化了组织保障。对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填报信息进行了系统培训,加强了相关人员业务素质。
(二)拓宽公开渠道,主动开展信息公开
因不同群众对政府信息需求意愿不同,在法律及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我镇结合不同部门业务范围不同的实际,因地制宜分配公开权限,深化了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推进了重大决定草案的公开,提升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在公开内容上,我们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信息公开
围绕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我们注重创新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政务公开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政务公开与社会服务承诺相结合;三是把政务公开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这“四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西来镇人民政府2018年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7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西来镇采用了政府网站公开形式。借助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靖江日报等报纸、杂志进行公开,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设施实施主动公开,其中政府网站成为最常用、最方便、最受欢迎的形式。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西来镇人民政府2018年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件,已严格按照依申请公开流程进行信息公开,申请人得到满意答复。
西来镇人民政府2018年共受理市长信箱民众咨询办件22件,答复率100%。
西来镇人民政府2018年共接受市民咨询196次,其中档案室接待8次,咨询电话接听135次,当面咨询接待53次。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西来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未收费。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西来镇人民政府2018年度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0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全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发展的需要;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避免出现政府信息的漏报、迟报等情况发生。
(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强化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审批和备案制度、政务公开年度报告制度及政务信息公开考核制度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三是加强考评,确保质量。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围绕组织领导、公开内容、公开时限以及公开效果等方面,加强对本单位和所属事业单位政务公开落实情况的指导、检查、管理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常态长效、扎实深入开展。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一)其他说明: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附表。
2018年度西来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167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0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82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85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8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0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2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2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0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1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5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1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0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0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0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0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1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0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0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0 |
(四)申请来源 | ||
1.党政机关 | 件 | 0 |
2.社会团体 | 件 | 0 |
3.企业 | 件 | 0 |
4.宣传媒体 | 件 | 0 |
5.科研院校 | 件 | 0 |
6.公民 | 件 | 1 |
其中:律师 | 件 | 0 |
科研人员 | 件 | 0 |
媒体从业人员 | 件 | 0 |
7.其他 | 件 | 1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有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 |
七、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办理信件数量 | 件 | 0 |
八、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九、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向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移送文件、资料 | 份 | 36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3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1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2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0 |
十、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1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10 |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