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泰州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展示活动在我市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3 09:32 浏览次数:

为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打造高质量课堂,促进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协同发展,10月28日至29日,2025年泰州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展示活动在靖江市举行。大赛由泰州市教育局主办,靖江市教育局承办。

本次大赛分幼儿园组、小学组、初中组,涵盖学前、小学语文、小学科学、小学AI+艺术、初中数学、初中地理、初中AI+艺术等学科,来自泰州市各市区50名教师同台竞技,全面呈现了当前泰州市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实践的多样化探索与阶段性成果。

幼儿组以“数字赋能,点亮童趣”为核心理念,聚焦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有机融合,凭借精湛的教学智慧与前瞻的教育视野,将前沿数字工具转化为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交互式智能白板”及“编程思维启蒙”等多元化数字策略,构建具有启发性与包容性的幼儿活动生态,有效唤醒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与内在动机,推动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生成与深度互动体验的实现,使教育回归儿童本位,让成长在技术赋能中自然生发。

小学语文组以“数字化与语文素养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积极构建技术赋能、富有活力的语文新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灵活运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交互式智能大屏及移动学习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拓宽教学路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探索精神,实现语言习得与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与自主探究中获得成长。

小学科学组的教师化身“数字教学设计师”,巧妙运用平板电脑、数据可视化工具与交互式软件,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学生可动手操作、可直观感知的探究体验。他们打破“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单向模式,依托技术让课堂实现质的飞跃: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即时分析,让科学结论有据可依;搭建动态模型开展模拟推演,让微观现象、复杂变化一目了然。学生在亲手操作中解锁知识密码,复杂概念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验证的实践过程。

小学AI+艺术组的展示让传统艺术增加现代化的活力。音乐教师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接。在《忆江南》一课中,参赛教师借动态图谱、AI键盘解析五声调式与鱼咬尾手法,更融入江南方言演唱,让古典诗词在数字旋律中焕发生机。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中,教师以数字化手段解构管弦乐,通过平板作画、节奏律动,让经典波尔卡在技术加持下趣味倍增,实现音乐鉴赏与创意表达的双向突破。美术教学则通过情境引导,鼓励学生使用AI进行创意构思、图像生成与效果优化,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激发想象力、降低创作难度以及提升创意层次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们灵活运用GeoGebra、AI学情分析系统等工具,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理念,展现出数字教学的创新活力。在课堂设计中,教师们注重情境创设与互动体验,借助“苏超”赛事、动画影片等生动素材引入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挖宝藏”、分配“专属坐标”等互动环节,提升课堂参与感。同时,利用动态几何模型与模拟系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内涵。

初中地理教师则化身“数字地理导航者”,灵活运用电子地图、数据可视化平台与交互式地理课件,将原本抽象的地理规律、复杂的区域特征,转化为学生可动态模拟、可交互探究的地理场景。他们打破“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传统模式,依托数字化技术让地理课堂焕发新活力:实时调取区域地理数据并多维分析,让地理原理清晰可感;学生在数字化探究中解锁地理认知,在自主探索中不再是地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地理环境的主动研究者、地理问题的积极解决者。

初中AI+艺术组以“传统艺术+AI科技+多维表达”为核心理念,构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新型课堂。他们灵活运用AI音乐工具、视觉生成软件、数字绘画平台等技术,拓宽教学路径,激发学生创作欲与探究精神,实现艺术感知与创新表达的有机融合。他们化身“艺术科技融合设计师”,打破“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的单向模式,将抽象艺术转化为可参与、可呈现的实践体验。通过AI生成传统风格动态视觉、融合传统元素创作配乐,让审美更直观、表达更个性,使艺术学习成为可操作、可创新的融合过程。

教学展示后,三名专家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这一主题,结合大赛情况做了精彩点评和专题讲座。

泰州市特级教师、姜堰区三水幼儿园园长华留智基于七节优质示范课例,开设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幼儿园数字化教学》的专题讲座。华留智从融合创新与理性思辨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剖析了技术融合在幼儿园的教学路径与实践逻辑。她充分肯定了每节课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的亮点,并进一步指出,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幼教人应具备科学的教育观与技术整合能力,将教学智慧融入技术实践,为一线教师探索未来教育形态指明了清晰而务实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姜堰区淮海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沙华中的点评凝练而深刻,指出数字化课堂呈现出“高效、精准、生动”的鲜明特质,既是教师深厚教育素养的生动体现,也是数字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他强调,在推动数字化与语文课堂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坚守三个原则:坚持语文学科本位,让技术为教学“插上翅膀”而非成为“镣铐”;聚焦精准赋能,借助数字手段深化文本解读、突破重点难点;始终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真实成长,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沙华中的点评既立足现实成效,又指向未来路径,为语文教学在数字化浪潮中守正创新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新高区教师发展中心葛余常以《AI 赋能数学教学的情、理、思》为题展开讲座,从“情见、理径、思变与思不变” 四方面深入剖析:“情见” 强调以情境唤醒学习情感,“理径” 聚焦用逻辑搭建知识路径,“思变” 倡导随技术迭代教学方法,“思不变” 则坚守育人与思维培养的核心目标。他提出 AI 时代教师需实现新身份转变,并明确未来数学教师应注重 “数学眼光、教学智慧、AI 思维” 三重素养,为一线教师指明专业发展方向。

全市60名学科教师代表观摩了本次展示活动。






信息来源: 靖江市教育局